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食品新闻 > 国内

我国远洋鱿钓产量稳居世界首位

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9-06-10 16:18:56 来源:互联网

  6月6日,由中国远洋渔业协会、上海海洋大学主办的中国远洋鱿钓发展3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市召开。座谈会以“远洋鱿钓渔业与科技发展”为主题,回顾了中国远洋鱿钓砥砺前行的30年,历数其中的科技创新与发展,展望行业发展的未来前景。

  中国远洋鱿钓渔业创始人、鱿钓技术组原负责人王尧耕教授,远洋渔业协会相关领导,历经远洋鱿钓渔业科技团队成长的两任上海海洋大学校长乐美龙、周应祺,以鱿钓渔业为优势产业的地方代表,鱿钓渔业龙头企业代表,中国鱿钓技术组负责人、上海海洋大学陈新军教授及其团队参加了会议。

  据了解,大洋性鱿鱼占世界远洋渔业总产量的1/4,被世界粮农组织(FAO)确定为最具持续开发潜力的三个海洋渔业种类之一,也因此为世界各国竞争开发。

  从1989年至今,中国远洋鱿钓渔业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,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、产量最高、技术最强的远洋鱿钓渔业国家。远洋鱿钓30年的发展,拓展了远洋渔业作业方式,改变了传统远洋渔业的生产结构;提高了远洋渔业效益,使一批国有海洋捕捞公司增产创收,摆脱困境。如今,远洋鱿钓已经成为我国远洋渔业支柱产业,作业渔船和捕捞产量分别约占总量的1/4和1/3。在大洋性鱿鱼资源国际性竞争与开发中,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报告,发出了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声音。到2018年,累计鱿鱼捕捞产量700万吨,产值近1000亿元。

  陈新军表示,鱿钓渔业最大的特点在于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模式,鱿钓技术组与一线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,最新的鱿钓技术广泛应用于全国所有50多家远洋鱿钓企业、600多艘鱿钓船,先进技术在第一时间转化为公海作业的先进生产力,并在不断增加的产量中得到验证。2009年始,我国远洋鱿钓产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,占世界公海鱿钓产量的50-70%。

  据介绍,上海海洋大学远洋鱿钓渔业研究团队本着“人海和谐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,持续开展大洋性鱿鱼的科研生产研究,取得以三大科技成果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重要学术和应用成果,奠定了我国在大洋性头足类资源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。

  团队开发大洋性鱿鱼新渔场发现与资源认知新技术,在全球发现了4个鱿鱼新渔场,占现有世界鱿鱼渔场的三分之一。开展基于栖息地的鱿鱼新渔场分布分析和实践,完成了全球9个海域30年鱿鱼资源调查分布图,创建鱿鱼栖息地模型,鱿鱼资源分布预测图。创造性地研发基于硬组织履历揭示,探索鱿鱼生活史特性新技术,发现预测新技术。

  开发大洋性鱿鱼资源生态高效开发综合新技术,形成了生态高效捕捞鱿鱼的新技术体系。创建准实时渔场环境信息保障新技术,实现全球大洋鱿鱼渔场环境产品的无缝覆盖,自主开发集多功能的鱿鱼渔情近实时预报系统为鱿钓船及时到达、精准捕捞提供信息支撑。集成创新生态高效钓捕鱿鱼新技术,创建灯光配置模型,优化诱集与钓捕技术,改进钓具,优化作业技术,实现不同钓具优化组合。

  开发大洋性鱿鱼资源评估与支撑国际管理新技术,为国际渔业组织提供资源评估与管理的中国报告。创建鱿鱼资源补充量预测新技术,解决了年度生产安排盲目,鱿鱼资源无法可持续开发的问题。创新鱿鱼资源评估与管理新技术,结合环境因子提出资源丰度标准化新方法,解决了资源量的估算的问题,为科学管理提供具体措施。

  对于远洋鱿钓渔业的未来10年的发展,陈新军认为,还要继续“科学找鱼”,增强鱿鱼资源认知能力,进一步深入掌握鱿鱼生活史过程,不断努力开发新渔场,为国家蓝色粮仓建设贡献力量。同时,要通过遥感等技术,进行精细化预测,结合集鱼灯优化等手段,增强鱿鱼资源开发能力,进一步实现“高效捕鱼”。更加重要的是,要不断增强鱿鱼资源掌控能力,进行更加精准的资源评估与预测,并以此为基础发布国际鱿鱼指数,掌握鱿钓行业的优势话语权,为负责任的远洋鱿钓捕捞强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,在世界鱿钓渔业发展中体现中国的“大国担当”。

 
推荐图文
喜力Heineken拉罐啤酒500ml*24罐/箱 分享装 RIO锐澳鸡尾酒套装洋酒女士网红预调酒3度微醺330ml*10罐
湾仔码头 三全
推荐茶资讯
点击排行